【人物档案】
何自然,1937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二届委员、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 (IPrA)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者。何自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入选2008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
自始为青鸟,殷勤为探看。燃烛尽芳华,桃李满天下。他是广外历史长河中的一棵永不枯萎的银杏,他是万千学子心目中的一盏明灯。他是中国语用学学会会长,2008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更是陪伴广外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桃李满天下的一位资深老教授。他就是著名的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
他将他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广外,奉献给了那三尺讲台,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用心钻研了一辈子的语用学,奉献给了那在全球各个角落发光发亮的万千优秀学子。他为语用学专业、为广外、为社会、为祖国、为世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一生淡泊,用心钻研语用学
何自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资深语用学专家,他一生淡泊,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勤奋治学,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8年,何自然教授编写了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语用学教材《语用学概论》,并于1989年11月在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他的同事们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语用学研讨会,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出席了研讨会。在国际语用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何自然教授1989年在国内创办并主编了《语用学教研通讯》(Pragmatics Newsletter for Teachers&Researchers),积极地向国内学者通报语用学研究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如今这份刊物正在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早在1984年,何自然教授就发表了专题论文“语用学的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上的意义”,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和语用学的关系,指出外语教学应该高度重视语言结构的语用意义和外语学习者的语用错误。1985-1986年他又相继发表了“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等论文。类似的论述推动了面向外语教学的语用学研究,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示范作用。
在运用语用学指导翻译理论研究和活动方面,何自然教授是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把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新视角研究语用原则。更属难能可贵的是何自然教授率先从事了“语用”与“认知”的研究,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提出“语用移情”的概念,并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离格”现象进行了实验性的分析和研究。
正是何自然教授与他的同事们多年求索,使得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语用学研究在中国从无到有,而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三尺讲台,燃尽芳华育人才
在何教授的心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都会用心用爱去呵护、去教育。对此,何自然教授表示:“导师不要太吝啬,不要太顾忌自己的面子,一定要带着这些研究生成长”。而他也用他50余年的教育生涯真挚用心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何自然教授招学生讲究与学生的契合程度。他要求学生入学前一定要与他沟通交流,要交一个关于研究课题的想法和计划给他,清楚地告诉他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兴趣是什么,之前发表有没有发表文章,如若有需要拿给他看一看,如果没有发表过文章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将自己准备研究什么方向,以及对于未来学习的想法和思路告诉他。在何自然教授的心里,学生的实力最重要的,想法和思路是最关键的,之前的毕业院校并不重要,名牌学校只是一个形式。在学生通过了国家招生考试的前提下,学校和导师在选招学生时不应该只看重毕业院校和成绩,而不去考虑学生真正的实践和兴趣,不去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是否和导师的方向一致。学生入学后能否被导师培养成器,学生自身能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看这个学生在学问上跟着导师能不能够密切合作。
在带学生的时候何自然教授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过去组织了一个“周三学术论坛”,每周三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把每一学期学生们的精彩言论集结成《论文集》出版。除此之外,每一年或者隔一年语言学专业就组织开办一个为期一周的语言学的讲习班,导师们精心准备讲学内容,甚至请外校的一些学科精英来讲习班授课,将全部的语言学方面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全国语用学方面的专家,何自然教授就曾在“周三论坛”上讲过两次模因论,让模因论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得到了关注及普及。何自然教授表示,“周三论坛”这个“土东西”,经过将广外自己的成果和别的学校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换分享和讨论,不仅学生从中受益颇多,还让全国都知道了广外,成功地将广外语言学的名气和实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十余载,风雨相牵广外情
40年舌耕春秋,40年风雨不辍,他陪伴广外走过开门办学的风雨历程,他陪伴广外攀过语言学创立的高峰,他陪伴广外越过学科建设的险关。云山珠水间,一路走来,当年的青涩小伙早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语用学专家,而广外也早已茁壮成长。
回首上世纪七十年代,桂诗春先生访问英国后,给广外带来了当代语言学,而后数十载在何自然教授等学者的努力下,如今,广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地。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强,何自然教授曾欣慰感叹道:“当时年轻的广外像树苗一般成长壮大!”。
尽管已退居教学一线多年,何自然教授仍十分关心我校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我校应继续坚持自己的优势学科,注重重点学科的发展。与其他外语学院相比,我校的独特优势正是语言学科建设。“广外靠语言学学科建设打响了名气,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势学科。”何自然教授认为,我校应继续秉承优势,总结过去的经验,吸取后备力量,走研究型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