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师资力量科研学术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党建工会学生工作国际合作招生就业省外语教指委
当前位置: 学会介绍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

2004 年, 在“文以载道” 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推动下, 经由西方伦理批评的启发, 由聂珍钊教授倡导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诞生, 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界广泛运用的批评理论与方法。 2012 年底, 第二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宜昌举行。 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 就是成立了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简称 IAELC)。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文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国际文学和文化组织。 它强调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伦理价值取向, 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推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创新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实践。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是在文学理论遭遇危机、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人文学科的历史背景下产的。 20 世纪中叶, 罗兰· 巴尔特宣称“作者已死”。半个世纪之后, 西利斯· 米勒又言“文学已死”。 米勒的“文学终结论” 在中国引发的讨论与争议延续至今。“文学已死” 是当今有关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与批评以及文学价值的重要命题, 并促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思考文学的形式、 价值、 使命及其命运。 新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 5G 网络及随身携带的计算机终端, 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存在的形式, 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以及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显然, 把文学局限在诗歌、 小说和戏剧的文学理论存在缺陷, 需要通过理论重建进行自我拯救。

要解决文学面临的生存危机, 跨学科研究不可或缺。 作为一种跨学科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 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新伦理条件下文学的形式会发生改变, 但文学不会死亡, 也不会终结。 只有伦理选择完成了, 文学才会消失。 这是由文学的伦理性质决定的。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人类从猿进化而来, 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从猿到人的生物进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选择, 即自然选择。 这次选择的最大成果是人类获得了人的形式, 但这远没有解答斯芬克斯在谜语中对有关什么是人的追问, 即没有解决人的本质问题。 因此, 人类在通过自然选择获得人的形式之后, 还需要通过伦理选择获取人的本质。 自然选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选择, 伦理选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选择。 通过伦理选择, 人类才真正成为有理性的人。 自然选择是人类进化的过程,它通过遗传变异完成。 伦理选择是人类教诲的过程, 文学是人类用于教诲的工具。 人类在获得人的形式之后, 都要经历伦理选择的过程。 婴儿的诞生, 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但是婴儿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 只有经过文学的启蒙才能进入伦理选择的过程, 真正成长起来, 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教诲就是教导和学习, 目的是为了做人, 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自然选择是通过进化进行的, 伦理选择是通过教诲进行的。 教与学离不开文学, 因此文学是教诲的工具。 人类需要借助文学的教诲进行伦理选择, 只要人的生命存在, 人的伦理选择就没有终结, 就需要借助文学进行教诲。 在伦理选择进程中, 文学形式和文学观念不断发生变化, 旧的形式逐渐消亡, 新的形式应运而生, 新的文学理论不断涌现。 实际上, 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在这种伦理环境中诞生和发展的。

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 都有自己的伦理, 但是文学的伦理本质及教诲的功能却是相同的。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文学教诲的力量, 不仅要从人类文明进步角度证明文学的伦理价值, 而且还要借助自己的批评话语分析文学文本, 从文学中发现人类伦理选择的道德榜样, 从中获取择善弃恶的伦理启示,做好人生中的伦理选择, 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崇高目标就是通过建构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发现文学的伦理价值, 从中获取教诲,做好伦理选择,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