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于形守于译,道阻且长迎难上——我院第二十六届口译大赛成功举办
作者: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来源: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发布日期:2019-11-17


 

本网讯 11月14日晚上7点,英文学院第二十六届口译大赛于六教报告厅举行,此次大赛的评委有来自暨南大学外语学院的李丹博士,高翻学院口译系主任王巍巍博士,高翻学院口译系教师傅艾,英文学院翻译系许勉君副教授以及英文学院翻译系教师李承。中国国际出版集团记者、编辑David Ferguson教授,英文学院党委书记林绍雄,副院长韩锐,学院部分师生及各年级辅导员出席观摩本次比赛。

比赛现场

此次口译大赛仍旧沿用了一贯的“辩论+翻译”模式,辩论主题为“Big data does more good than harm?(大数据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次比赛较于去年比赛有许多“新”看点。一“新”在于参赛选手,本次大赛不仅有来自大四的选手,也加入了大三新血液,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口译现场的机会。二“新”在于参赛辩手,除了有本院翻译系朱珠老师、外籍教师Kyle Muntz、Josh Greenfield以及校中辩队的刘海峰、刘灵新同学之外,还有来自印度的留学生Rhythm Tiwari加入此次比赛。

辩手各有特点,辩场瞬息万变,这样的口译场景不同于课堂上的练习,需要选手们面对不同语速、口音、表达方式,更加考验译员的知识储备以及临场应变力。正方一辩Rhythm积极发言,用数据作论据,尽管翻译因为听辨有一定难度,但译员仍顺利完成了翻译;而反方一辩朱珠老师语篇逻辑连接紧密,妙语连珠,表达文学性强,虽语速适中,但一些表达如“歪瓜配裂枣”“人设崩塌”“精准医疗”等仍考验了译员的综合能力。

Pro & Con 拼图

双方阵容

总结陈词环节中,中辩选手刘灵新引经据典,给译员选手出了一道难题,而译员面对这样的难句并不畏惧,仍旧完成了翻译。

比赛结束,教授David Ferguson进行点评发言。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观看这样辩论形式的双语口译比赛,他认为这样的形式极富挑战性,对译员的要求极高,尽管选手们不可避免地在这样高难度的口译过程中出现错误,但选手们的表现仍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授David Ferguson点评

颁奖仪式结束后,英文学院第二十六届口译大赛落下帷幕。

颁奖拼图

颁奖仪式:一等奖(左上),二等奖(右上),三等奖(左下),最佳中英辩(右下)

DSC05783

全体合照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于克青

二等奖:敖佳 岑慧莲

三等奖:江海歌 程子涵 胡鹤书

最佳中辩:朱珠

最佳英辩:Rhythm Tiwari

上一条:【转】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
下一条:广外大社区开展“相互关爱、服务社会”党员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