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实践周】新媒体视听译制工作坊专题课程深度解码视听类型与译制策略
作者: 来源:发布日期:2021-01-14


本网讯 1月12日下午,英文学院与高翻学院联合主办的新媒体视听译制工作坊顺利进入第二天的专题课程——《视听类型与译制策略方法探讨》。本次课程在线上进行,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潘莉教授担任主讲专家,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彭利峰老师应邀担任嘉宾,为大家揭开传神语视界平台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视听类型与译制策略。

彭利峰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传神语视界平台采用的管理模式,为学员们展示了传神语视界智能云字幕背后的世界。传神语视界平台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操作,采用真实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化过程控制,最大化地提高工作了效率,保证字幕制作的质量。

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划分多角色(听录、翻译、审校、时间轴等)协同工作;采用自动语音识别技术提升听录(语音转文字)的效率;采用传神自有知识库提供机器翻译结果,提高双语字幕的翻译质量;采用线下配音的模式,解决配音和平台同步协同。

潘莉接着讲授课程内容,阐释视听类型与译制策略方法。她带大家一起探讨了新媒体视听节目依照不同划分标准产生的划分类别,通过不同的划分标准和举例分析,提出单从视听类型的划分中,难以明确掌握合适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就这一问题,她给学员们分享了她在教学多年中总结的解决方法:通过同时对文本类型、视听类型以及译制类别的分析确定翻译策略,最终找到翻译方法,同样也可以从翻译方法反观翻译策略。

在文本类型分析中,潘莉引用了香港理工大学朱志瑜教授的观点展开分析: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不存在,必须在分清文本类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段。文本类型分析既是翻译策略选择的前提和依据,又是翻译评论的标准。在对文本类型的理论溯源中,潘莉着重介绍了德国的重要翻译理论家——卡特琳娜·莱斯。莱斯指出,当翻译目的和原文功能相同的情况下,特别适用文本类型理论,因为当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功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文本功能和文本类型,可以确定翻译策略方法。在翻译前进行文本类型的分析,这样的翻译才更具有实际意义,翻译批评也更为全面、客观。换言之,文本类型分析不仅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和依据,而且也是评论翻译的标准。潘莉指出,无论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功能异同,都需分析文本类型,只是当译文文本功能与原文文本功能不同时,分析的焦点就落在译语同类型文本的特征和语言表现形式上。

潘莉随后带学员们开始深入探讨莱斯的三大类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和操作性文本(Operative)。莱斯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型,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即传递信息的功能、表达情感的功能和指令操作的功能。这一文本类型分析对视听文本类型分析同样具有启发性。视听译制中,在去除信息传播媒介形式的外衣下,通过对视听文本信息功能的分析,确定其类型和功能,从而确定不同类型视听文本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在课程的最后,潘莉带领学员们以她《媒体翻译》课程学生制作及翻译的视频作品为例,进行了文本类型实例的分析。其中有注重形式、声情并茂的故事文本,有兼顾传递信息、表情同时吸引功能的旅游宣传片,有重视语言互动的旅游广告……学员们就课堂上学习的观点与潘老师展开积极互动,真正落实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上一条:【教学实践周】新媒体视听译制工作坊正式开班
下一条:【教学实践周】语言学与信息英语系举办两场讲座,分享交流海外深造与口语水平提升的技巧和方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