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数字文学的先行者:弗朗哥·莫莱蒂和他的《距离阅读》

日期:2021-10-18

作者: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本网讯  2021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国教授在第一教学楼407教室做了题为“数字文学的先行者:弗朗哥·莫莱蒂和他的《距离阅读》”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是大学著名教授论坛第516讲,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承办。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美国意大利裔学者、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莫莱蒂提出的“距离阅读(Distant Reading)”这一概念展开。讲座伊始,陈永国教授介绍了“距离阅读”的内涵以及概念提出的背景。莫莱蒂认为,若是细读某一文本,则容易聚焦过近,无法理解完整的体系。距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条件。接着,陈教授介绍了“文学屠宰场”的概念。受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世界体系说影响,莫莱蒂认为世界文学的体系内部,处于中心的西欧文学与其他国的文学文化处于不平衡状态,外来形式与本土素材之间的妥协无处不在。如果说世界的历史是世界的屠宰场,那么文学的历史就是文学的屠宰场。基于以上问题,莫莱蒂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新批评提倡的“细读”方法不可用;二是文学史的撰写必须采取新的方法。


陈永国教授


陈教授进而举例说明莫莱蒂提倡的阅读和研究文学的方法。第一是可以用“树”这一表达层次化数据的可视化方法,这里的“树”是一个认知隐喻,我们能借助它重新理解文学史。“树”上的“树枝”指代的就是文学手法(devices)。“树枝”可大可小,微观角度如“线索”“自由间接文体”小于文本,宏观如散文、韵文等“体裁”大于文本。通过对柯南·道尔以及同时代二十多位侦探小说家的研究,莫莱蒂发现柯南·道尔在其侦探小说中对“线索”的运用是其作品被经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莫莱蒂梳理了“自由间接文体”在1800-2000年间的演进,从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到拉丁美洲的“独裁者小说”,并指出自由间接文体在时空中的这种游移恰恰是比较文学所要比较的对象。

关于文学形式之少和文学文本之多的矛盾,莫莱蒂认为应该对文学进行量化研究,借助计算机科学,用算法来解决。关于这一观点,莫莱蒂自提出伊始便着力于付诸实践,他在执教的斯坦福大学成立文学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大量数据采掘、分析,使用的文本远超出西方正典的作品,包括大量非西方的文本和未读文本。

在陈永国教授讲座结束之际,本次论坛的主持人、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李元教授分享了她聆听讲座的收获和体会,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李元教授指出陈教授对莫莱蒂观点的梳理,细致入微又旁征博引,也做出了自己富有洞见的评价。她也表示,作为数字人文先驱者的莫莱蒂将英语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受其影响,斯坦福大学英语系特设英语与计算机科学主修双专业以及数字人文辅修专业等,在数字人文研究和教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广外官微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202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