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4年12月12日上午10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胡旭辉教授应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教学楼南楼103教室进行了一场题为“作为词根的词缀--汉语词缀‘-子’的句法属性再探”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英文学院吴庄教授主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石定栩教授、胡建华教授、张庆文教授、马志刚教授、程航博士、英文学院陈哲教授、王晓培博士等教师及本、硕、博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纷呈。

讲座伊始,吴庄教授对胡旭辉教授进行了介绍。接着,胡旭辉教授从语言事实出发提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列举 “X-子”与不同词搭配时的不同表现,胡旭辉教授指出“X -子”虽然和X有语义关联,但是“X-子”的语义并不透明。基于这个发现,引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子”的内在句法、形态属性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胡旭辉教授着重指出,提出问题不仅应考虑某一理论内部的需求,还要重视问题的解决对语言本体研究是否有所启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胡旭辉教授首先对研究后缀“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事实和理论两个层面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以往研究主要采取两种观点,要么对“子”的属性没有明确定性,要么认为“子”有名词化的功能,或明确将“子”定性为提供名词特性的词类标记。对此,胡旭辉教授表示“-子”并不是提供名词词类特征的名词化标记,最核心的证据是,汉语以“X-子”为构造模型的词语中,大约50%的词里X是名词(至少语义上如此),“-子”的添加除了增加音节成分,没有提供任何语义贡献(少数北方话中的小称义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词语中的X可以出现在其他名词中而不需要“子”。

在这基础上,胡旭辉教授进一步提出,在“X-子”的构词中,X和“-子”都是词根。词根的索引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音系索引,另一个是模糊的有待精确的语义,其与词性特征结合后,在词性特征视角下,可获得百科知识中精确的概念意义。胡旭辉教授还指出,“-子”作为弱词根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弱音系,这使得其在形态上表现为词缀。二是与其他词根一样,没有词性特征。三是有模糊、有待精确的语义。该语义是笼统、抽象的实体属性,区别于传统名词的词义。
基于这些特性,胡旭辉教授介绍了“X-子”构词的句法和语义机制。在句法层面,“X-子”是词根合并的结果,即X和“-子”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词根。新的词根与一个零形式的词类特征语素合并,获得词类特征。在语义层面,“X-子”在获得词类特征后需要到百科知识中找到对应的精确匹配的语义概念,即“X-子”的最终词汇意义。在这过程中,“X-子”的语义索引分别来自X和“-子”的模糊语义。其中,弱词根“子”的语义索引决定了最后语义必然是某个实体。
X的模糊语义索引决定了最后的语义和X会有关系。但是“X-子”作为词根合并的结果,X和“-子”的模糊语义并没有遵循严格的组合语义规则,这决定了最后的词汇语义很有可能不是透明的。

在这些理论假设下,胡旭辉教授展示了汉语“桌子,杯子”这类“X-子”结构的生成过程,同时提出了新的支持证据:“子”与儿化的平行。胡旭辉教授指出,“儿”与“子”都不是名词性标记,在句法上可以与“桌,盘”等词合并,从而满足词根的形态音节要求。这一解释也得到了跨方言证据的支持,同一个词根,在有的方言中需要加“子”,有的不需要,这再次说明加“子“不是出于名词性标记的需求,而是词根形态的需求。此外,胡旭辉教授还提到了 “X-子”结构语义的不透明性。通过演示“疯子”,“剪子”,“骗子”等伪语义透明类“X-子”的生成过程,胡旭辉教授指出“X形容词+子”以及“X动词+子”并没有一个透明的语义组合模式。
最后,透过“X-子”结构,胡旭辉教授谈到了其对汉语词缀研究的理论启示。
胡旭辉教授表示,汉语在语法特征层面的一大特点是缺乏显性的形态标记,在这个大背景下,无词性标记词可能更符合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尤其是考虑到普通名词添加名词性标记在其他形态丰富的语言也不常见。此外,基于有限的词库内容进行构词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遍的语言机制,在这个机制运作下,往往涉及词根和词缀也可能是较为普遍的机制。但这个词缀本身带有语法特征并非普遍的需求。

本次讲座讨论历时30分钟,内容精彩纷呈。胡建华教授、石定栩教授、吴庄教授、张庆文教授、陈哲教授、王晓培博士和程航博士以及在场的硕、博士研究生就“X-子”结构中X的词类,“儿”与“子”的平行性以及历时层面“子”作为词根的合理性等问题与胡旭辉教授进行了丰富、深刻、精彩的讨论,胡旭辉教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耐心且详细的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