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云山学者郑杰谈重读布莱希特的意义

日期:2014-12-08

作者:文:蔡佩维 图:韩文锦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本网讯  12月3日下午,题为“重读布莱希特的意义——以《措施》为例”的讲座在七教110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英文学院青年云山学者郑杰博士主讲,吸引了部分英文师生前来聆。在讲座中,郑杰为观众们介绍了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和文本结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戏剧结构对重新解读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

 

云山学者郑杰谈重读布莱希特的意义
郑杰谈布莱希特及其剧作

     郑杰对史诗戏剧与“间离效果”这两个概念进行了阐释。她提到,史诗戏剧是将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两种主要文学类型“史诗”和“戏剧”融合在一起的新文学类型,也是布莱希特把结构松散的史诗和结构元素高度集中的戏剧糅合的产物。布莱希特推崇间离效果的新美学概念,即把熟悉事物置于陌生环境中,通过观察,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征。
    随后,郑杰讲述了《措施》的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措施》为布莱希特中期“教育剧”阶段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品描写四个宣传员受共产国际委托去中国从事革命活动,其中一位革命者出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而暴露身份,使整个地下工作面临失败的危险。为了顾全大局,其他三位同伴在征得他同意的前提下,对他进行了处决。
    不同于其他戏剧,《措施》这部剧中没有幕,只有八个部分,而且在这八个部分之间穿插了三个“Discussion(议论)”和一个“Analysis(分析)”。同时,剧中有多达八首的歌曲用以打断正常叙事,使整部剧的进度放慢,从而提醒观众不要过分沉迷剧情,应该加深对戏剧的思考,体会剧中反映与批判的某种社会现实。
 
云山学者郑杰谈重读布莱希特的意义
观众认真聆

     最后,她以《措施》参照的“一个日本小孩牺牲自己来让几位法师顺利做法拯救母亲”的故事为例,分析了布莱希特对个人道德选择和阶级利益两者关系的某种倾向性:个人的牺牲应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个人的道德选择不一定受制于阶级利益的实现。
  • 广外官微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202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